从失败到成功的故事

来源:才华汇  本文已影响2.87W人 

飞蛾破茧折磨尽,两翅秀美翩翩舞。花苗出土千斤顶,吐露芬芳彩蝶护。你我何须有别样,不受痛苦让人慕。挫折失败何足惧,受尽苦楚尽享禄。以下是本站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关于从失败到成功的故事,欢迎阅读!

从失败到成功的故事

从失败到成功的故事一

他是《十七岁不哭》里的简宁,他是《士兵突击》里的吴哲,他是《北京青年》里的何东,他更是《麻辣女兵》里的陈雄……他就是李晨,年龄不大,却已经历年少成名、跌落谷底、渐有起色、稳扎稳打的演艺之路。

李晨:奋斗如诗李晨出生在北京一个普通家庭。九岁那年,妈妈支气管囊肿复发,一度出现生命危险,为了安慰妈妈,李晨用三块小砖头打磨出三颗心放在妈妈手中:“妈妈,这代表我们全家,我们会永远在一起。”病中的妈妈看着那三颗心,泣不成声。

李晨的孝心带来了好运,妈妈最终病愈出院。

11岁那年,正和全校同学在操场上做广播体操的李晨意外被选中拍摄电影《赖宁》,并拿到第一笔“片酬”——当时看来颇为丰厚的500元。

19岁时,好运再次降临在李晨身上,刚从艺校毕业的他顺利通过“三试”,在几千人的竞争里脱颖而出,最终顺利“拿下”男一号简宁。如果说儿时的意外“触电”带给李晨新奇,那么这部“成名作”却曾让他吃了些苦头。“当时看完剧本我就一个感觉,简宁太完美了,跟我的性格完全相反。演了几天后,导演开始给我施压,说这个人物是要稳、要沉得住,你必须要静下来。不然就换人。那时年龄小,又是主演,被导演这么‘警告’我真的吓得够呛,可又不知道该怎么去和导演沟通。就这么,急哭了。”结果当然是并未换角,李晨成功塑造了简宁。一夜之间,那个带着些许木讷的单车少年“简宁”,成为一代人的偶像,红透大江南北。

少年成名,李晨初尝星滋味。一麻袋一麻袋的粉丝信被寄到家中;走在大街总会被认出;甚至是到医院打针,针还扎在屁股上,护士小姐却对他惊叫“你是简宁”。人气颇高的他一度信心爆棚,宁愿闲着也不愿意“倒退”回去演配角。

这样的心理使他很长时间没有片约,抑郁之下,李晨干脆将心思扑在玩摩托车上。一天,李晨骑着摩托车在路上飞驰,混沌中和迎面驶来的汽车当头相撞……醒来时,李晨当即决定停止飙车。

李晨发现自己还是适合演戏。此后,他积极地寻找各种机会,主动见各类剧组。转折点出现在电视剧《十三格格》,李晨出演男一号七贝勒。此角色武艺高强,令毫无武术功底的李晨格外重视。“当时一点不会,要学的东西太多。所以我没事就跟剧组的武生套近乎,希望他们能多教我几招。”

《十三格格》并非人尽皆知的超热门电视剧,但李晨在剧中的不俗表现却为他个人赢得更多的机会。之后的《危情24小时》让更多观众的目光重新聚焦于这位“娃娃脸”的男星身上,再接下来就是众所周知的《士兵突击》《我的团长我的团》等剧。然后是今年红透荧屏的《北京爱情故事》《北京青年》,李晨再次成为了当红小生。

李晨用拼搏谱写自己的奋斗史,他的奋斗曲线如诗一般绚烂。

从失败到成功的故事二

她能说一口流利的英文,有驾照,懂财务,用电脑更不在话下。她是全国家政大赛的第一名,时任北京市长的刘琪称她为“家政明星”。而她的目标是做一名中式大管家。

青涩小保姆是个有心人

留学小保姆,中式大管家1998年高考失利后,20岁的河南女孩臧艳霞因家境贫寒无法复读,在当地妇联组织下来到北京,做了一名保姆,“那时什么都不会,又是第一次来大城市,心里很害怕。”

第一个雇主是五口之家。年轻夫妇对新来的臧艳霞非常关爱,但爷爷奶奶对她很挑剔。一天晚上,臧艳霞听到孩子奶奶和爸爸在争吵,原来臧艳霞忘了洗奶瓶。孩子的爸爸说,“她刚做保姆,我们别要求太严。”臧艳霞说不出的感激和惭愧,等大家入睡后,她悄悄起来把奶瓶洗了。

虽然臧艳霞要强,但毕竟没有照顾小孩的经验。一天,两岁多的孩子撞到柜角上,脑门上肿起一个大包。

晚上看到孩子,爸爸妈妈都很心疼,但都没吭声,还叮嘱她万一爷爷奶奶问到,就说是他们带孩子时磕到的。怀着感激和惭愧,她更加小心地照顾孩子,“一定要用我对孩子的爱,来回报他们的宽容。”

“我遇到的前三个人家都非常好,让我坚定了走下去的信心。”臧艳霞说。第三个人家的孩子她最牵挂。这家夫妻俩都做生意,有一个10岁的女儿佳佳,他们的要求挺特别,就是多陪孩子。

很快臧艳霞发现,这孩子有点与众不同,她的成绩很差,经常是班里倒数第一,小朋友都说她傻。而在臧艳霞眼里,佳佳的动手能力很强,家务事做得相当麻利。而且佳佳非常善良,亲切地称呼她“小霞姐姐”,形影不离地跟着她。

一天,佳佳的同学因为好奇来到家里,想看看她口里说的“小霞姐姐”是谁。臧艳霞和她们一起跳皮筋、做游戏,玩得很开心。休息时她对孩子们说:“佳佳可能干呢,做家务比我还强。”从此同学们对佳佳刮目相看。

臧艳霞又向孩子们了解佳佳在校情况,原来佳佳个子高,老师把她安排在最后一排,偏巧佳佳上课时爱说话,有时还跑到别人座位上,就影响了听课。知道佳佳爱动,臧艳霞就常提醒她,还去学校和老师沟通。

瑞典“魔鬼训练”练就本事

因为工作出色,20xx年臧艳霞被聘为北京三八服务中心培训部门的管理人员,暂时告别了保姆的工作。这份工作让她经常面对服务员与雇主间的纠纷,而这些矛盾也提醒她:不同的雇主有不同需求。她开始看一些家政方面的书,希望增长技能。

随着阅历增加,臧艳霞也有了要长期发展的想法。她给自己设定了目标——做一名家政主管。下班之后,她便在各个培训班之间穿梭。

一天,公司领导找到她,说有一个瑞典家庭在找保姆,要求是高中毕业,29岁以下,有孩子。公司找了很多人都不合适,问臧艳霞愿不愿试试。臧艳霞当即答应了,随后顺利通过了面试。她打点好行装,兴奋又有些忐忑地搭上了前往瑞典的飞机。

“一下飞机我抬头一看,那里的天好蓝呀。”可接下来的生活并不轻松。这个家有三千平米,男女主人都很优秀,是大公司的总裁,女主人还经常要去哈佛进修。女主人是个完美主义者,对自己对别人都要求很高,她告诉臧艳霞:对地板的要求是穿一天白袜子,袜底不见黑;衣服要用40℃的水洗,半烘干;毛巾要用60℃的水洗,全烘干……臧艳霞随身带着小笔记本和笔,把他们的要求一一记下。

最头疼的还是交流,男主人说瑞典语,女主人说英语。幸好女主人懂点中文,臧艳霞就靠着这点中文和英文词典与她交流。

偌大一个房子,两个孩子,臧艳霞的工作强度可想而知。雇主不仅要求家里整洁,还要求按时按量做。她每天工作十五六个小时,活儿还是干不完。一天大家都睡下后,臧艳霞起来熨衣服,男主人看到了,强迫她立刻去睡觉,并为她关了房间的灯。第二天,他告诉臧艳霞,工作要讲效率,要先花时间考虑一下如何用最短时间做最多的工作。

这事对臧艳霞触动很大,“后来做每件事,我都会想办法,比如擦地,昨天要14分钟,今天就争取13分钟,最后只用8分钟。半年后,我终于能跟得上他们的节奏了。”

一年后签证到期,臧艳霞回国等候续签,这期间,她去新东方学了新概念一、二、三册。一年后返回瑞典,她已基本能用英语与人交流了。

臧艳霞在这个家庭共工作了三年,家政技能不断提高,“我学会了洗车、室内陈设,服务意识也提高了,懂得了怎样保养家庭用品,像金银器皿、皮料保养和减耗等。”

她说一直记得女主人常说的一句话:人的能力是有弹性的,如果你怕困难,困难就会打败你,如果你和困难做斗争,困难就会被吓跑。

有了这份经验,臧艳霞此后还陆续为韩国、非洲一些国家的家庭做家政服务。

要做第一中式大管家

一间书房里,桌上杂乱堆放着书、报纸、超市海报、信件和烟灰缸,书柜的门打开着,电脑没关。臧艳霞的任务,是在规定时间内把书房整理干净,并且一边打扫,一边向旁边的评委解释工作步骤。

这是在北京大兴举办的“全国家政服务风采大赛”现场,有来自全国29个省市的队伍参赛。臧艳霞和两名同伴代表北京队参赛。在之前的各队发言中,臧艳霞上台介绍了北京队的情况,她的发言以一段英文结束,赢得了现场热烈的掌声。

“进门要先开窗户,打扫完毕最后一步是关上窗户,然后离开房间。”“清理书桌之前要先关电脑,拨掉电源。”“书和杂志要按顺序放进书柜,超市海报不能随便扔掉,要放在一边等雇主确定不要后再扔。”臧艳霞的动作、表达都很熟练。

之后收拾客厅,评委告诉她,只要把扔在沙发上的羽绒服收起来就行。“羽绒服要先用湿毛巾擦一遍,晾干后再叠好收进衣橱。” 臧艳霞边说,边解开衣服上故意扣错的钮扣,重新扣好。她知道这些小细节都包含着扣分的地方,一点马虎不得。

最终,臧艳霞获得了这次比赛唯一的一个满分。刘琪亲自为她颁奖,并鼓励她开办家政工作室,带动其他姐妹一起进步。

现在,臧艳霞已经成立了工作室,义务为其他保姆讲课。她教大家如何用吸尘器清理暖气片,如何叠放衣服以便找的时候方便……她还教大家如何树立自信,如何与雇主更好地交流。她希望能把多年经验教给这些姐妹,让她们更轻松地工作,对自己的工作更加热爱。

现在,臧艳霞最大的愿望,就是圆了家政主管梦。家政主管就是“管家”,负责指导雇主家庭中其他家政人员工作,“家政主管这个市场在国内还是一片空白,我还要多学习,打造出‘中式大管家’这个响当当的牌子。”

相关内容

热门精选